一年一度的开海,是大海给青岛人的馈赠。这“一口鲜”背后,是早出晚归的辛劳,也是风雨无阻的守护。开海季,记者探访了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和南姜码头,见证了青岛海岸警察的坚守。
在码头守护开海“一口鲜”
9月5日中午12时许,沙子口南姜码头。两艘10多米长的渔船慢慢靠岸后,渔民们开始将成兜的海鲜挂在吊机的钩子上,往岸上运送。
“注意啰!小心点!”渔民老张用浓浓的四川口音招呼着岸上的同行,随后将20多斤梭子蟹用网兜网住,运上了岸当天凌晨3时许,老张出海捕鱼,渔船一直在近海捕捞,中午就回到了岸边。和老张一样,渔民老杨的船也是凌晨出海,中午就回到码头。当天,老杨收获了20多斤红头鱼、以及海螺、笔管等海鲜。
“到10月份,水温再冷一些,海货能更肥。”渔民们告诉记者,现在刚开海,前来码头上购买海鲜的,都是为了尝鲜。
和码头一门之隔的,是一处海鲜市场。每当船只集中靠岸的时候,海鲜市场的数百个摊位前挤满了顾客。在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的建港码头,情况也一样:每天早晨不到6时,码头上就已经人头攒动,船员们有的忙着卸货,有的忙着接听电话。相当一部分海鲜,已经被熟悉的饭店或者客人提前预定。
记者探访了两个码头后了解到,开海以来,建港码头每天有20多艘船靠岸,能运来40到50吨海鲜;南姜码头每天有60多艘船靠岸,有15到16吨海鲜上岸——开海了,渔民和市民都高兴。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新一轮考验又开始了:从开海那天起,在沙子口街道的码头和停泊点,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沙子口派出所的船管民警几乎每天都靠在码头上。“开海了,大家都想尝鲜,人一多,事情也多,我们必须确保第一时间处置。”船管民警朱亮告诉记者。
建起“智慧渔港”监管平台
“我们的辖区,有107.9平方公里陆地辖区、29.5公里海岸线。”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沙子口派出所所长王宁告诉记者,派出所的辖区处于崂山区城乡接合部,山路环绕,整体呈现区域跨度大、场所分布散、重点人员多、重点部位多的特点。因为还管理着两个码头、3个停泊点和445艘船,每到开海的时候,派出所更加忙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每艘渔船进出港,必须报备。以前,民警登记船舶和船员信息后,要到码头登船核对,接近半小时才能完成。开海后,这一工作量激增,不仅占用大量警力,更影响渔船作业效率。现如今,沙子口派出所大力推广“青船E码通”小程序,渔民们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可轻松完成报备。报备的相关数据,可由海洋发展局、海事、海岸警察等部门共享,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极大提高了效率。
开海之后,出入港船舶、车辆、人员大量增加,给渔港的治安管理带来挑战。近年来,沙子口派出所依托各种先进技术,建起了“智慧渔港”监管平台。这个平台就像码头的“电子警察”,依托感知前端、高速网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碰撞,有力提高了码头管理效能。
先后救回六艘被冲走渔船
今年夏天,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沙子口派出所在各个码头展开安全隐患大排查,联合多部门登船检查,重点查看渔民证件、消防救生设施是否齐全、渔船标识是否规范等。7月底,大雨天气频发,为了防止突发情况,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沙子口派出所加强了巡逻勤务部署。
7月23日,派出所河口警务工作站民警和辅警巡逻时发现,因连日降雨,河道出海口水位暴涨,河口码头停泊点多艘渔船被冲走或者冲翻。民警立刻联系了渔民和附近的救援队一起展开搜救。“连续两天,我们救起了5艘被冲跑或者被打翻的渔船,为渔民挽回了20多万元的损失。”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沙子口派出所指导员单联厚称。
就在开海前四天,类似的一幕又在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上演:8月27日凌晨6时许,民警在码头巡逻时发现,离岸大约4海里的地方,漂着一艘渔船。“当天有风雨,而且还在禁渔期,大白天不会有人会在这种天气出海。”民警判断,这艘船应该是被大风刮跑的。民警根据船只的船舷号联系了船长,随后联系了救援船舶出海施救。在大风大浪中,经过1个多小时的救援,船舶靠岸。“如果不是民警及时发现,这艘船漂到远海,很容易侧翻或者撞到礁石,那样损失就大了。”当时见证了这一幕的渔民说。
沙子口派出所成立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八次,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