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普法讲堂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普法讲堂

小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遭业主抵制 强制人脸识别合法吗

2020-12-29 17:17:4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部分小区业主抵制人脸识别:我不在家,你都清楚

近日,有用户向中新网反映,他们所在小区正在安装人脸识别,且和住址、身份信息绑定在一起。给出的理由是出入更便捷,管理更高效。但有居民也开始担心人脸信息被泄露:我什么时候不在家,别人都知道。

多个小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遭抵制

近日,家在北京亦庄荣华街道某小区的周晗(化名)对中新网记者反映,她们小区要求每个居民都要进行人脸信息采集,同时小区门禁也将由刷卡改为刷脸出入。

“居委会说是执行上级统一要求,但居民没有看到文件,也不知道上级单位是否有这样的要求。”

据了解,这样执行的不只是一个小区,在北京石景山区的住户张墨(化名)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她们小区12月初已经发出通知,小区已完成智慧门禁前期勘测、硬件设备制作安装、系统使用人员录入信息培训等,下一步全区将统一开展居民信息录入工作。

据周晗称,上述亦庄某小区从今年6月份就下发通知要求居民办理人脸识别,但因为业主抵制声音较大,现在都没有全部完成。张墨表示,她们小区目前贴出了通知,但不少居民对此表示反对。

采集信息较多,居民担心信息遭泄漏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小区人脸识别并不是单纯采集人脸信息就行了,不但需要身份证信息还需要房产证等信息。

“人脸信息和个人身份其他信息绑定在一起,几栋楼几单元几号门都一清二楚,我什么时候不在家他们全知道。”据周晗称,办理人脸识别同时要提供身份证明和居住信息,因为起到门禁作用,进出小区都需要刷脸。

此前有业内人士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人脸识别的隐患风险在于存储安全,因为不少应用将人脸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信息绑定在一起,一旦泄露,后果严重。

“很多居民在微信群里发言,如果人脸信息提供给居委会,丢了怎么办?居委会工作人员回答,不会的。”周晗称,至于居民问到的“人脸信息后台管理是谁,居委会还是第三方?如何选择做人脸识别的第三方企业?谁为信息安全担保?要不要跟居民签安全协议?”这些问题至今均无人回答。

为什么出入小区改人脸识别?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0年以来,在广东、浙江等地,多个小区都在推广人脸识别出入小区,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新楼盘即加入人脸识别。有的地方还出现强制人脸识别,不识别不让进小区。

关于小区出入改人脸识别,周晗称,小区给出的理由是智能化管理可以精准识别出入小区人员,让小区管理更安全、更高效。

记者注意到,在网上,有网友也称,不用随时带门禁卡,刷脸很方便,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经常容易忘记带卡,同时也能防止陌生人出入。

也有网友称,门禁卡挺方便的,如果为了测温可以在小区门口弄一个公共测温点,干嘛非要人脸识别且和个人信息绑定在一起?

据周晗称,她们小区一些居民不太介意刷脸,认为不用刷卡很方便;但也有居民不愿意牺牲个人信息安全去换取这样的便利。

“如果别人掌握了居民进出小区的规律,把你家搬走都没人知道,更别提乘虚而入了,其实我们有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便利,更需要安全。可有可无的个人生物信息采集尽量不要。”周晗称。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进小区刷脸主要解决安全、管理效率问题,但是管理效率也可以有其他替代方式,比如刷门禁卡、身份证,效率也未必低。

“保证公共安全,也不一定非得人脸识别,因为在小区门口或者关键位置,也是存有摄像头的,并不一定非得靠刷脸解决。”

有报告称,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六成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

进小区强制人脸识别合法吗?

赵占领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进小区强制人脸识别是否合法,这个目前还没有非常直接、明确的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有直接涉及到的,规定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属于敏感信息,应当有充分的必要性才可以收集,而且要经过用户的同意。”

赵占领还进一步表示,现有法律规定了收集个人信息需要遵循正当、合法、必要原则,目前也可从必要原则这个角度分析判断这个事情,“在小区出入是否有必要收集人脸这么敏感的信息,所以该事存在争议。”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婕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不可以强制执行,小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收集进入小区人员的面部信息,需经个人同意才可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12月21日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处理包括人脸等个人生物特征在内的敏感个人信息作出专门规定,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并在事前进行风险评估。

你怎么看呢?(记者 吴涛)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高温叠加旅游季 青岛版避暑攻略已上线-信网专题
  • 便捷出行触手可及 青岛一站多点客运网启用-信网专题
  • 凝聚历史 缅怀先烈-信网专题
  • 消费券“硬核”发放 青岛嗨吃狂购享不停!-信网专题
  • 旅游体验+政策留人 青岛应对“流量”有备而来-信网专题
  • 打造本土“专属片场” 微短剧在青岛乘势而上-信网专题
  • 上百位跨国公司领导人聚首 细数“投资中国”里的青岛吸引力-信网专题
  • 琴屿路指示牌挪移 青岛温度渗透城市肌理-信网专题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