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社会与法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社会与法

求职难过“性格关”?谨防企业变相侵蚀就业市场公平

2022-07-20 09:34:05 来源: 工人日报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求职过关斩将,最终被“性格”打败?

于灵歌

求职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万万没想到最终败给了“性格”——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求职者吐槽说“笔试、面试都过了,性格测试却没通过”“测评结果显示我忧虑指数高,不适合这份工作”……在采访中我发现,时下,不少企业都在招聘环节加入了性格测试,有的还将其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因性格测试没通过而求职失败的人,不是个例。

犹记得,七八年前,我到一家外企面试实习岗位时,也做了一套上百道题的“职业性格测试”,测试结果会为作答者匹配若干“适合”的岗位。在我看来,这样的性格测试并没有太多实质作用,真正让我确立职业方向、奠定职业能力基础的,是一次次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而非性格。可现实是,多年以后,居然有不少企业用性格“一票否决”应聘者。

有些企业负责人告诉我,性格测试之所以在一些招聘环节中备受青睐,是因为它可以作为一种将大量求职者分类识别、快速筛选的“通用语言”,企业借此能够迅速了解求职者简历之外的更加立体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偏好,同时可以寻求契合自身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员工。

性格测试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真能为企业招人用人提供如此准确、智慧的建议吗?

有受访者认为,在就业市场求职者供大于求时,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来选拔员工,无可厚非,但一些奇葩的、不符合实际甚至有些伪科学的手段也登堂入室,则令人不解,也容易引发不公和争论。

企业与求职者之间本是一种双向选择,一些性格测试实际上有意无意传递了企业的价值观,这对求职者来说容易形成一种隐性施压和心理暗示。比如,有的企业的性格测试具有较强倾向性——公司加班多、工作强度大,求职者若能在性格测试中“抗压”,被录用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而“忧虑指数高”则可能成为被否定的因素。这也意味着,如果求职者想获得岗位完全可以选择对企业的取向和需求进行刻意迎合。如此,不仅有失公平,而且可能让双向选择变成“单项筛选”。

性格是抽象的,用分数量化考评或通过分类判断高低优劣,其本身的科学性、公平性就有待商榷。须知,即便一些专业的心理机构在对求助者开展心理分析时,评估过程也是尽可能完备和谨慎的。一些企业简单地搬来性格测试作为招人的参考因素,甚至过分夸大其在招人时的作用,不仅过于草率,还有就业歧视之嫌——根据我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虽然该法条并未直接把求职者的性格特点列入禁止范畴,但一个“等”字已经意味着,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规定,就业歧视并不局限于这些形式或者层面。

事实上,在求职论坛中,我也看到有HR分享“高分通过性格测试”的反例:有求职者以非常高的匹配度通过了性格测试,但入职后被发现其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反而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觉。

自古以来,都是“能者上”。用人方不重视人才能力的考量,反而围着性格指标转,不仅不利于选贤任能、促进自身企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公平竞争与奋斗的意义——能力还没有一个可随意迎合需求的“橡皮泥性格”意义大?

企业要选出适合岗位、德才兼备的人,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固然值得鼓励和提倡,但也要避免为了形式和效率而误伤劳动者权益的情况。对这种“迷信”性格测试、伤害劳动者权益的风气,有关部门亦不能坐视不管,要谨防企业变相侵蚀就业市场的公平。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青青”相惜 青岛推动城市和青年人才双向奔赴-信网专题
  • 文化传承带动经济发展 青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 信网专题
  • 图有信儿 | 青岛进入飞絮高发期 易过敏人群如何防护
  • 光影盛宴·青岛时刻:中国电影华表奖与青岛的双向奔赴-信网专题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信网专题
  • 青岛乡村旅游热度飙升 海韵山魂定义更多想象空间-信网专题
  • 【网络中国节】最是一年春好处 梨花风起正清明-信网专题
  • 观鸟地图上线 这份解锁青岛春日之旅超多方式先Mark-信网专题
  • 春花漫天遍野 青岛花海背后的吸引力法则-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