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社会与法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社会与法

在法治轨道上领略“足尖下的中国”

2022-11-15 13:39:27 来源: 法治日报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在法治轨道上领略“足尖下的中国”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破解制约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瓶颈

户外运动正在加速“出圈”。

徒步、登山、攀岩、露营、骑行、冲浪……越来越多的人将户外运动作为假期“标配”。

阳光、快乐、绿色、健康,户外运动俨然成为时下流行的旅游体验之一。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

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指导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文件,《规划》为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将有力地破解制约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瓶颈。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规划》落地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其中,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必须及时跟上。

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自然遗产灿若繁星,发展户外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一直以来,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不够是户外运动发展中的一大薄弱环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

《规划》明确“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户外运动需求”,围绕可利用的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海滩海域等自然资源,在符合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和项目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在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划定合理区域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监管制度。

“《规划》的出台将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有助于落实分区管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有严有宽,宽严结合’的、更加精细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模式。”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看来,关于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部分的内容是《规划》的亮点之一,体现了全民公益性理念,其核心就是全民共享。

秦天宝指出,《规划》以人民的户外运动需求为中心,在各类自然保护地合理开展户外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享受美好自然环境的机会,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规划》明确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划定的合理区域开展户外运动。这一规定延续了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的分区管控要求,有助于确定各分区人类活动的程度和范围,达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最佳效果。

“要避免任意开展户外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除了要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进行户外运动须经审批后方可开展,并与‘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相衔接。”秦天宝认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户外活动类型也需限制,进一步明确各分区可进行的户外活动类型,并将参与活动的人数等因素纳入综合考量。

构建法治化户外运动救援体系

户外运动之所以吸引人,刺激、好玩是重要的原因,但这也意味着高风险性。实践中,有关户外运动中发生意外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报道屡见报端。《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户外运动安全防控,健全户外运动救援体系。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过程中,构建法治化安全防控和救援体系十分重要。”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和旅游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胡斌说。

如何通过法治化路径构建科学的户外运动安全防控和救援体系?

胡斌认为,首先要从公民权利的角度去配置政府义务。政府对开放户外运动区域需要经过科学评估,并能及时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相关部门也要履行法定救援义务。同时,要以明确合理的行政方式对户外运动进行有效监管,强化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其次,要优化政府救援的费用承担义务,并构建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户外救援体系。在他看来,政府的绝对救援义务并不等于无限的费用承担。费用承担具体应考虑哪些因素、承担多少费用才符合比例原则等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予以进一步明确。

“社会化的户外救援目前已占非常大的比例,且专业性也在不断加强,但这些组织无论在运作的规范性方面还是在生存发展条件方面,都还存在问题。”胡斌建议,通过立法明确社会化户外救援组织的建立和运作规范,并将其纳入户外救援体系中,在开展户外救援行动时进行统一调度。

体验足尖下中国释放产业潜力

在很多户外运动业内人士看来,《规划》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给户外从业者极大的信心,但是落地仍任重道远。

《规划》的出台预计将释放3万亿规模户外运动产业潜力。为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规划》明确了加强户外运动技能培训多项举措,创新户外运动技能普及推广手段,完善户外运动等级标准等,增强了消费黏性。

“虽然户外运动很火爆,但是目前大多数人其实还是在‘看’的阶段。”在从事户外运动服务的动觉地球负责人易嘉看来,让大众实现从“看”到亲自体验的转变,还需要进一步缩短老百姓与户外运动的心理距离,同时还应做好认知准备和身体准备。

她认为,《规划》明确支持景区开放户外运动,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有序开放户外运动空间,城市里也会有更多触手可及的户外运动公园,这些都将有助于降低老百姓参与体验户外运动的门槛,让户外运动不再是“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玩的小众项目,满足大众的户外运动需求。

“《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仅有宏观政策是不够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跟进完善。”北京多布国际户外休闲连锁营地品牌创始人王吉生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11月,9部门曾出台《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但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诸多政策在实际执行中落地不到位,很多水上运动俱乐部只能打“擦边球”。因此,只有及时出台更加详尽的配套户外运动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才能真正推动行业发展。

《规划》的出台,鼓励人们行走在祖国锦绣山河当中,体验“足尖下的中国”,以户外运动的形式来感受山河之美、人文之美,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的同时,人们会更加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身心也会越来越健康。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青青”相惜 青岛推动城市和青年人才双向奔赴-信网专题
  • 文化传承带动经济发展 青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 信网专题
  • 图有信儿 | 青岛进入飞絮高发期 易过敏人群如何防护
  • 光影盛宴·青岛时刻:中国电影华表奖与青岛的双向奔赴-信网专题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信网专题
  • 青岛乡村旅游热度飙升 海韵山魂定义更多想象空间-信网专题
  • 【网络中国节】最是一年春好处 梨花风起正清明-信网专题
  • 观鸟地图上线 这份解锁青岛春日之旅超多方式先Mark-信网专题
  • 春花漫天遍野 青岛花海背后的吸引力法则-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