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社会与法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社会与法

起底制售假证黑色产业链:出生到死亡,各类证都能造

2021-12-23 09:42:25 来源: 法治日报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出生到死亡,各类证都能“造”

起底制售假证黑色产业链

● 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现实生活中“办证+电话号码”的办假证广告越来越少,但网上制售假证的商家仍然猖獗——居民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死亡证明等各种证件证明应有尽有,仅需几元钱成本,制出假证能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 死亡证明、病危通知书等一般没有防伪标识或二维码,辨别真假仅依靠基本格式和公章,很容易伪造,除非与出具单位具体核实,否则很难有效防范和检测

● 治理假证泛滥,一方面需要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伪造证明文件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制发证件、证明文件的职能部门,应完善信息资源库建设,设置防伪标识,开通便捷的防伪核验渠道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赵 丽

“需要办什么证?”

“是不是请假用的?”

“开具死亡证明的原因是什么?”

……

每一个问号背后,都可能是一桩假证交易。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现实生活中“办证+电话号码”的办假证广告越来越少,但网上制售假证的商家仍然猖獗——居民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驾驶证、病假条、入职体检报告、贫困证明、死亡证明等各种证件证明应有尽有,并且仅需几元钱的成本,制出假证能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这条制售假证的黑色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斩断?

偷梁换柱隐蔽作案

按需定制应有尽有

有关制售假证的新闻并不新鲜。如今,随着相关部门的持续打击和一些平台的拦截措施升级,买卖假证件或证明的商家偷梁换柱,在灰色地带“隐蔽作案”。

“过滤关键词”是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此前,在一些网络电商平台、搜索引擎等,输入“代开证明”等关键词,并不难找到相关产品;而如今再以此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得到的答案均为“没有找到相关宝贝”或“抱歉,没有找到商品”。

不过,变换常用关键词如“证明”或者辗转搜索引擎网页后,一些制售假证的网店仍然可以找到。并且在输入一些关键词后,搜索栏会自动联想出可代替的搜索名称,如输入“办”会联想出“办‘征’件专业”等,点击链接后同样可以找到制售假证的网店。

据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谢澍介绍,过去伪造证明通常是以“游击队”的形式进行,在天桥上、桥洞底等线下进行,范围有限。但现在假证明在网络平台即可进行交易,不仅购买方式简易,“经营”范围也更广。

记者近日在网络电商平台选择5个办理假证明的网店,点击客服咨询详情,便自动弹出类似“商品特殊,这里不回复,咨询定制请加V:××××××”的消息。添加好友后,对方均发来消息询问“需要办什么”。

当记者咨询“能否开具病危通知书或者死亡证明”后,一卖家回复称,“可以开证明,但要说明原因”。记者解释“被人打伤私了想多要点钱,不会打官司”,对方听后拒绝道:“这容易引起纠纷,不开。”

随后,记者以“借了网贷,想开死亡证明来逃脱对方追账”为由,联系另外一个卖家。对方立即发来一些样片,有村(居)委会开的死亡证明书、有医疗卫生机构开的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公安局开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甚至还有殡葬管理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上面不仅有详细的个人信息,还有相应部门的印章。

上述卖家告诉记者,每天有几十人向其咨询证明开办事项。便宜的病假证明只要五六十元;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要160元到350元不等;最贵的是各种学历技术、毕业证书等,需要1000多元。

记者又以“要跟单位请假”为由,在一卖家处购买一份医院病情诊断证明书。在询问了身份、医院信息及“要生什么病”后,对方很快发来一张诊断证明照片,并称花10元可以全国邮寄。该卖家介绍,生什么病、需要几天恢复,都由买家定。

他给记者发来一张“经营业务范围”图片,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可以开办的各种证明,“一种一张一个价格”,仅生病一栏就有60多种,包括肠镜、胃镜、耳鼻喉镜、核磁共振、心电图单、彩超单、入出院证明、精神类量表、手术同意书等。此外,还有收入、工作、银行交易明细单、居住证明、贫困证明等证明。该卖家代开的证明有近百种。

“只要你能提供所需证明的样本格式及所需信息,即使我们之前没做过,也可以照着做出一样的证明。”记者联系的5个卖家几乎一致表示。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国内的证明文件外,他们还可以制售国外一些国家的身份证、居住证等。

假证流通肆无忌惮

以假乱真涉嫌犯罪

这些卖家制售的各种假证明在现实中行得通吗?

记者花60元购买了一份用于请假的“病情诊断证明”,向在北京某单位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刘女士咨询。她说,从之前别人交的病情证明书来看,这份证明看上去并无问题,应当会被准予请假。

记者又拿着一份卖家提供的“重庆某医院开具的就诊证明”,向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生咨询。他说,这张假的就诊证明从表面看,没有什么问题,基本要素都有,还有的造假者为了更显逼真,会去查询医院出诊医生姓名、模仿医生笔记等。但只要到医院的挂号室查当天的就诊病历,就能够得知真假,网上办理的医学证明只能当幌子。

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桃沟派出所民警杨俊楠介绍称,办理死亡证明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有关部门不会收取费用,需要交费才开的假证明往往是为了满足不法要求或者通过非法手段达到某种目的。从目前来看,所谓代开的许多死亡证明、出生证明等,就是根据网上搜到的一些证明格式加私刻公章的方式粗制滥造,时间短、成本低,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公开判例发现,已有多起因制售假证或利用所购假证而因此受到行政、刑事等处罚的事件。

例如,2020年,江苏泰州靖江的毛某犯巨额诈骗罪被取保候审,为了逃避刑罚,他为自己办了一份“死亡证明”直接寄到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和伪造国家公文印章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据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介绍,死亡证明、出生证明等一般都是由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出具,许多证明都是带有公文印章的。如果商家伪造这种证明,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相关规定,一旦查实将受到行政拘留等治安处罚,还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谢澍也提出,人们购买假证的目的是多元的,比如使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动、骗保、篡改年龄甚至逃避刑罚,可能因此涉嫌诈骗罪、骗取贷款罪、保险诈骗罪等,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判定。

多措并举凝聚合力

斩断假证“生命线”

记者调查发现,做一份假证明或者假证件的成本低廉,有的只需几元钱,即使包含全套相关材料的印制成本也只要百元左右。

成本仅几元钱的假证,又何以瞒天过海、招摇过市?

有业内人士介绍,类似毕业证书、身份证等证件,有网上查询或内置磁条,即使假证再“逼真”也能通过一定的手段识别出来,但不少证件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鉴别手段。

谢澍说,死亡证明、病危通知书等一般没有防伪标识或二维码,辨别真假仅依靠基本格式和公章,很容易伪造,除非与出具单位具体核实,否则很难有效防范和检测。

假证制售人员通过社交媒体、网购平台等形式招揽“业务”已成为这条黑色产业链的常态。那么,目前平台方对此的监管情况如何?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此前某新闻报道中出现过一张带有办假证联系方式的图片,该报道已对该账号贩卖假证行为进行揭露。但12月16日记者发现此号还能正常使用,并于当晚9点联系了对方。该账号客服称,他们仍在制售假证,并发来许多假证明样片。记者从该客服处获知,他们有专门的造假工厂,每天来咨询的人很多,之前的新闻报道中即使有他们的联系方式也没产生丝毫影响,还表示“这东西没人查也查不到”。

谢澍认为,针对通过网店制售假证的犯罪行为,如果平台方监管缺失,或者应监管而没有尽到监管责任,将承担法律责任。电子商务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不得销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

郭小明则建议,治理假证泛滥,一方面需要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伪造证明文件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制发证件、证明文件的职能部门,应完善信息资源库建设,设置防伪标识,开通便捷的防伪核验渠道。相关部门要强化联动机制,在审核文件、材料时,实现信息共享、互通,还要加大对伪造证件、证明文件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普法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高压态势,教育引导社会大众不要制作或使用伪造证件和证明。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青青”相惜 青岛推动城市和青年人才双向奔赴-信网专题
  • 文化传承带动经济发展 青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 信网专题
  • 图有信儿 | 青岛进入飞絮高发期 易过敏人群如何防护
  • 光影盛宴·青岛时刻:中国电影华表奖与青岛的双向奔赴-信网专题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信网专题
  • 青岛乡村旅游热度飙升 海韵山魂定义更多想象空间-信网专题
  • 【网络中国节】最是一年春好处 梨花风起正清明-信网专题
  • 观鸟地图上线 这份解锁青岛春日之旅超多方式先Mark-信网专题
  • 春花漫天遍野 青岛花海背后的吸引力法则-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