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社会与法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社会与法

手机APP广告侵犯用户权益 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2021-07-14 09:49:57 来源: 人民日报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该治

第二季度,开屏弹窗信息投诉举报环比下降50%

目前,某些手机APP广告难以关闭、侵犯隐私、诱导点击等问题屡禁不止,给手机用户带来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工信部等部门采取多种举措,督促企业依规整改。手机APP广告乱象带来哪些风险?如何治理乱象,更好保护用户权益?记者展开采访。

打开一些手机APP,便会遭遇弹窗广告,想关闭却找不到按钮;有些弹窗显示网络故障,点击查看后,却跳转到了广告页面;在某款电商APP上浏览过的商品,进入其他APP时竟反复收到同类商品的广告推送……手机APP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之出现的开屏弹窗广告也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针对用户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手机APP诱导用户点击跳转、弹窗广告难以关闭等违规行为,近期,工信部进行了集中整治,督促企业重视用户诉求、按照要求整改。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手机APP开屏弹窗信息用户投诉举报数量环比下降50%,误导用户点击跳转第三方页面问题同比下降80%。

虚假信息诱导点击、滥采滥用个人信息,某些手机APP广告侵犯用户权益

“一打开某款出行APP,就弹出金融推广的窗口广告,关闭按钮看不清,费半天劲才找到。”在北京市海淀区工作的尹女士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APP不在少数,影响了使用体验。

尹女士的使用经历并非个案。来自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在对600款手机APP广告行为进行分析测试后,发现有58%会弹出广告,其中69.7%没有“关闭键”。

“手机APP用户权益保护,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权介绍,从近来的用户投诉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手机APP广告乱象——

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手机广告关不掉、退不出。“多数手机APP在使用时会弹出广告,部分广告没有‘关闭键’,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无法自行关闭。”刘权说,还有部分广告的关闭入口选项设置隐蔽,关闭流程繁琐,用户难以发现,损害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页面以虚假信息诱导用户点击跳转。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主任宁华说,部分APP在打开后会出现“内存已满,立即清理”“电池过热,立即降温”“拦截到木马,立即查杀”“您有百元话费补贴,请领取”等页面,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诱导用户点击,实则向用户推送未经审核的一些产品,甚至是违法内容,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

某些手机APP滥采滥用个人信息、侵犯消费者隐私。“当用户在一个手机APP中点击某类广告后,会在其他手机APP中接收到大量相同类型的广告,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刘权说。

“APP广告乱象损害了用户体验,破坏网络服务秩序,潜藏的风险不小。”宁华说,“某些手机APP违背用户意愿肆意下载安装或开启第三方应用或页面,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和隐私安全,必须加大力度治理。”

高额广告利润驱使、投放方式复杂多样,手机APP广告乱象需深入治理

2020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强调将加大监测监管力度,坚决遏制移动APP、自媒体账号等虚假违法广告多发、易发态势;

2020年10月,国家网信办针对手机APP弹窗广告乱象,出台了首批专项整治名单;

今年7月,工信部在持续开展的手机APP专项整治行动中,就APP开屏信息页面中存在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截至目前,68家互联网企业已按要求完成整改。

“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广告相关的多项规范性文件也已经发布,但有些手机APP呈现出‘问题频出—监管治理—安全平稳—再次复现’等特征,手机APP广告乱象仍然需要深入治理。”刘权说。

“广告投放是当前手机APP流量变现的主要方式。”宁华认为,“手机APP广告通常按照点击率、转化率进行计费结算,一些手机APP利用恶意推送等方式,提高广告展示次数、用户点击次数和下载安装次数,从而获得更高收益。”

某些手机APP常通过图片和视频设置“购买链接”,点击后直接跳转至其他平台购买页面,作为广告展示平台的此类手机APP往往借此逃避责任。刘权认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手机APP广告投放方式复杂多样,一些平台常利用不同技术手段强化广告设置。针对海量广告行为,监管方应加大甄别力度。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侵权救济机制,营造更安全的使用环境

“手机APP广告乱象涉嫌侵犯消费者隐私权、安全保障权、知情权。”刘权介绍,根据广告法第四十四条、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针对手机APP广告乱象,有关专家表示,仍须从加强行政执法、完善救济机制等方面发力,不断加大对违规广告的整治力度。

“相关部门应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对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识别和广告投放的商业行为进行识别。”刘权说,相关部门应强化广告弹窗过滤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手机APP平台开发广告过滤及屏蔽工具,并为用户开启广告过滤功能的选项。

“目前,中国广告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正联合业界企业共同制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启动屏广告行为规范》,引导两协会会员依法从事启动屏广告活动,保障用户正常使用手机APP,推动启动屏广告健康、规范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应推动完善手机APP广告侵权救济机制,建立、畅通用户投诉渠道,完善对被侵权消费者的救济服务。”有关专家认为,“针对因广告中虚假内容所引发的人身、财产安全风险,可积极探索消费者广告安全保险制度,做好消费者相关权益的保护。”

据介绍,工信部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手机APP广告专项整治往深里走、向实里去,强化提升用户感知,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净的手机APP使用环境。

本报记者 韩 鑫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高温叠加旅游季 青岛版避暑攻略已上线-信网专题
  • 便捷出行触手可及 青岛一站多点客运网启用-信网专题
  • 凝聚历史 缅怀先烈-信网专题
  • 消费券“硬核”发放 青岛嗨吃狂购享不停!-信网专题
  • 旅游体验+政策留人 青岛应对“流量”有备而来-信网专题
  • 打造本土“专属片场” 微短剧在青岛乘势而上-信网专题
  • 上百位跨国公司领导人聚首 细数“投资中国”里的青岛吸引力-信网专题
  • 琴屿路指示牌挪移 青岛温度渗透城市肌理-信网专题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