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社会与法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社会与法

短视频平台主播“卖惨带货” 涉嫌虚假宣传侵害消费权益

2021-05-24 08:55:33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对“炒作式”直播带货说“不!”

网络直播营销近年来已成为电商新业态。但火爆的直播带货背后也暗藏不少问题:虚构交易、造假炒作、利用各种套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如何整治直播带货中的炒作行为,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促进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卖惨带货”套路多

“工厂倒闭,限时清仓”“家中破产,甩货抵债”“孩子为生病的奶奶筹钱,低价出售苹果”……点开不同的直播平台,常能看到各种跌宕起伏的故事。这些直播或是打着送福利、超低价的噱头吸引关注,或是通过编造家庭矛盾、情感纠纷博取同情,最终目的都是诱导消费者购买直播间的商品。

“直播带货正是风口,竞争特别激烈。除头部主播外,其他小主播要增加销售额,就会想出各种办法吸引用户。”北京一家文化工作室接过不少为直播带货写剧本的订单。该工作室的人员告诉记者,剧本定价依据直播平台、主播人数、售卖产品等而定,从几十元到几百元都有,“编剧和演员我们都可以提供”。

同时,该工作人员也坦言,为吸引观众眼球,剧本中常有对商品夸大介绍、对价格虚假宣传的台词。比如先将商品原价抬高,再假装以折后价销售;制造秒杀,反复强调“错过这个时间点折扣就没有了”以刺激购买等。

这类欺骗、炒作的直播销售显然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认为,卖惨、演戏炒作式带货涉及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虚假广告罪。

要遏制直播带货中存在的种种炒作行为,直播平台需要承担起相应责任。业内人士认为:“直播中的卖惨炒作带有欺骗性质,违背直播行为规范,影响商家形象,会造成严重违规的后果。平台应持续加大对此类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为此,多个短视频平台发布通知,打击治理“卖惨带货”、演戏炒作卖货等违规行为。抖音安全中心日前发布《“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示》,主动揭露了一些主播的违规行为,包括以“调解感情纠纷”为名的“卖惨式”带货、编造离奇剧情博关注带货、利用同情心“套路”带货等。据悉,抖音平台已处理相关违规直播间446个,封禁违规账号33个,包括10个粉丝量超过百万的主播。快手平台也曾发布“剧本、演戏炒作卖货”专项治理违规公告。对于这类炒作卖货主播,快手进行了相应处罚。

多方合力严监管

除“炒作式”直播带货外,网络直播销售还存在种种乱象。“本来以为在直播间买货更便宜,没想到被套路了。”最近,陈女士在某直播平台下单了3盒面膜,“看着主播现场和厂商连线,直接砍价,从原价498元不断降到158元,我以为赶上了难得的促销,立刻就买了。”可收到货后,冷静下来的陈女士在其他购物网站上一查,才发现这款面膜日常售价就是50多元一盒,在直播间下单并没有享受什么优惠。

为加强整治,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去年7月,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国内第一个专门关于网络视频营销活动的自律规范。去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分别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进一步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

今年5月25日起,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将施行。专家表示,这对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针对网络直播营销中的‘人、货、场’,将‘台前幕后’各类主体、‘线上线下’各项要素纳入监管范围;另一方面明确细化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等参与主体的各自权责边界,进一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高温叠加旅游季 青岛版避暑攻略已上线-信网专题
  • 便捷出行触手可及 青岛一站多点客运网启用-信网专题
  • 凝聚历史 缅怀先烈-信网专题
  • 消费券“硬核”发放 青岛嗨吃狂购享不停!-信网专题
  • 旅游体验+政策留人 青岛应对“流量”有备而来-信网专题
  • 打造本土“专属片场” 微短剧在青岛乘势而上-信网专题
  • 上百位跨国公司领导人聚首 细数“投资中国”里的青岛吸引力-信网专题
  • 琴屿路指示牌挪移 青岛温度渗透城市肌理-信网专题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