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社会与法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社会与法

大学生想去“大厂”实习 有中介编起了一张有偿“暗网”

2020-12-23 10:58:2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有偿实习“暗网”映射出实习的真需求

继象牙塔里的“绩点为王”焦虑之后,找实习似乎又成为大学生的“内卷”高发地。据《财经》杂志报道,围绕大学生想去“大厂”、大机构实习的需求,一些中介正在编织出一张有偿实习暗网。他们将各大企业的内推机会明码标价,并声称付费数万元后,便可“全部免面试,包过”。

根据记者调查,这其中有一些是涉嫌诈骗的“假实习”,有的机构甚至会带学生做假项目,从对接的导师到项目内容都是机构自己一手操办的。以为自己被成功内推的大学生,其实根本拿不到实习证明。而另一些机构则是通过打通关系,撬动名企员工的内推特权,走捷径帮客户“拿下”真实习。

这一暗网背后,映射出了部分大学生真实的实习需求。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名企实习经历点亮简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由于缺乏社会人脉资源和过硬的学历、专业背景等原因,许多人的“大厂情结”难以实现。简历投出之后,往往是石沉大海。一些中介正是抓住了这一现实痛点,进一步贩卖和传播求职焦虑,然后用“花钱就能实习”“帮你实现背景提升”的承诺招徕客户、谋取利益。

然而,这一灰色产业链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对学生而言,动辄数万元的高昂费用有时并不能买来安心,若是陷入了中介机构精心布置好的假实习骗局,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便侥幸获得了真实习,许多也都是远程“打杂”,虚耗时间,与公司和实习导师的联系极为微弱。

实习本是为了感受真实的企业氛围和行业发展状况,与前辈学习职业技能,展开深度交流。付费远程实习中若即若离的关系,往往不能给学生带来多少有益收获。在后续的求职面试中,面试官往往更关注应聘者对实习项目的理解度和参与度。有时只需要几个具体的问题,便可轻松戳破“水实习”的光鲜泡沫。从这个意义上讲,重金打造的“美颜”简历反而可能成为求职“负资产”。

当内推被做成一场生意,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社会声誉也会备受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实习生的选拔是凭实力说话,企业也可从中进行甄选,涵养人才“蓄水池”。可是当内推机会被某些员工滥用,甚至倒卖实习机会成风,公正、透明的选拔机制就会受到干扰,真正符合要求的优秀学生反而会被淘汰。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企业的人才质量不断下滑,也会给求职者留下“不够公平”“只要关系户”的负面印象,继而对行业风评和社会声誉构成伤害。

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有偿实习所指向的“走捷径”观念,无疑会对职场生态和社会风气产生腐蚀作用。“剧场效应”表明,当一群人坐在剧场看戏时,如果有人破坏规则站起来而未被制止,后面的人便不得不跟着站起来,剧场本身的正常秩序也由此被打破。

在职位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越来越多人通过“快车道”进入名企实习,那些遵守规则、踏实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便会受到挤压,甚至会让他们的坚守显得有些“傻”。这种“凭财力而非实力获取机会”的现象,明显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相悖,也助长了投机取巧、让实习被功利化的不良风气。

当实习成为中介“捞钱”的工具和大学生自我“贴金”的砝码,实习本身的价值正在被扭曲和异化。对企业和大学生而言,只有坚守规则意识,尊重专业价值与真才实学,才是对自身的负责。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培训、整合实习资源等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社会也需反思有偿实习带来的种种隐患,弥补相关法律和制度漏洞,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求职环境。

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便捷出行触手可及 青岛一站多点客运网启用-信网专题
  • 凝聚历史 缅怀先烈-信网专题
  • 消费券“硬核”发放 青岛嗨吃狂购享不停!-信网专题
  • 旅游体验+政策留人 青岛应对“流量”有备而来-信网专题
  • 打造本土“专属片场” 微短剧在青岛乘势而上-信网专题
  • 上百位跨国公司领导人聚首 细数“投资中国”里的青岛吸引力-信网专题
  • 琴屿路指示牌挪移 青岛温度渗透城市肌理-信网专题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信网专题
  • 奋斗青春 逐梦未来 | 直击2025高考-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