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青岛政法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青岛政法

老马“不停蹄”——青岛早报记者跟访马怀龙的中秋节:看望社区孤残老人,一天吃了16顿“团圆饭”

2024-09-24 14:16:15 来源: 青岛市公安局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我们带着月饼和菜来和你一起过团圆节了,喝杯酒,吃口菜,聊聊美好的生活。”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优良传统,然而,对于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的社区民警马怀龙来说,中秋节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让老人们感受到过节的氛围,比月饼更重要。”马怀龙说。为了给这些孤残老人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从中秋节前一天开始,马怀龙就“马不停蹄”开始了他上门为孤残老人过节的温情之旅。青岛早报记者两天来也跟随马怀龙,记录下了马怀龙和志愿者们的中秋节。


马上过节 带着饭菜和月饼去串门

昨天中午前,家住兴元一路9号的王德亭老人就在家准备好,迎接马怀龙来陪他过节。“中午12点前准到,这是每个节日的惯例,我就盼着他早来,我这家里就热闹起来了。”今年77岁的王德亭是马怀龙第37把钥匙的主人,是一名孤寡老人,因为行动不便,常年待在家中,很少出门,对王德亭来说,马怀龙就像他的亲儿子一样。“我吃穿住还有看病,所有的生活依赖全是马警官。”王德亭说。

11点50分,马怀龙和女儿马青青以及几名志愿者一起来到了王德亭家。马怀龙一进门就和志愿者们一起熟练地拿起扫帚,开始打扫房间。他一边打扫,一边和王德亭老人聊天,老人看到马怀龙非常高兴,他坐在轮椅上,抬头仰望着马怀龙,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打扫完房间后,马怀龙从袋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饭菜和月饼,他带来的菜除了熟食,还有一个要加工的白菜炒虾,厨房里,马怀龙一番熟练操作,热菜也出锅了。


马怀龙看望、陪伴老人过节

总共10多分钟时间,一桌看着有些简朴但对老人们来说又是丰盛的“团圆宴”马上就摆了出来。大家一起举杯庆祝中秋节,一幅温暖的画面就这样被定格。

马怀龙、王德亭和志愿者们坐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他几点到老人家里,老人家就几点过节,喝完一杯酒,吃几口饭,聊几句家常,这个节也就算过完了。”马怀龙金盾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小陈说。


马不停蹄 一天要吃16顿“团圆饭”鱼

昨天从早晨8点开始,马怀龙就和妻子、女儿分头出门了,妻子段友苹要代表他去几户熟悉的老人家里一起过节,女儿马青青则开车在父母之间来回帮忙。“每到中秋节、春节,我们家都是这样过的,爸爸铁定要挨家陪老人过节,后来照顾的老人多了,我和妈妈也一起帮忙。”马青青说,一般要深夜时,一家三口才能在家里会合。

马怀龙轻轻地拍了拍王德亭老人的肩膀,表示安慰和陪伴。“这是我今天的第8顿‘团圆饭’,下午和晚上,还有8家老人家要去摆‘团圆宴’,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但都需要我去吃一顿,哪怕是到家里站上2分钟也行。”马怀龙告诉记者,老人们真的就像盼孩子一样盼着他,他也像看望亲人一样,一家也不能落下,这是互相的牵挂。

当天早晨马怀龙去的第一家,是王盛义老人家。去年,王盛义被诊断出癌症晚期,马怀龙第一个站出来,为老人找医院、安排手术、陪护……考虑到老人怕冷,他又和同事一起为其家里换上了加厚的暖气片,还把房间粉刷一新。马怀龙刚把钥匙插入锁孔门,里面就传来了王大爷的声音:“谁啊,马警官吗?”马怀龙笑着回答:“是我,马怀龙,陪你过中秋节来了。”随着王盛义家的门被打开,家里热闹起来,马怀龙把带来的饭菜摆上桌,中秋节的早餐也温馨。

每逢佳节倍思亲,马怀龙清楚,老人们都盼着过节能有人陪在身边,因为开门那一刻,孤独走了,幸福来了。随后,武大娘家、于正乾家、吴大娘家、宋月兰家……每到一处,一样的模式,一样的画面,一样的感动。晚上7时许,马怀龙已经在张春英老人家里吃完了当天的第14顿团圆饭。“多数能行动的老人,我都是让他们集中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这样会确保我46把钥匙对应的老人都能在今天见一面,一起过节。”马怀龙说,后面还有金大爷家等两户,预计要到晚上9点多才能结束。


老马识途 用心陪伴是最好的节日

夜幕降临,中秋的月亮格外明亮。马怀龙依然踏着月光奔赴下一家老人的“团圆”时光。他0.8公里的辖区内,还有孤残老人在等着那象征温暖的一顿饭。他知道,自己虽然不能与家人共度佳节,但却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团圆——与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家庭和困难群众共同度过了一个温馨而难忘的中秋节。

为了老人们的节日,其实马怀龙从中秋节前一天就开始了奔波。节前,红十字会及爱心单位给送来一些月饼、医疗器械等爱心物资,马怀龙就作为中秋节礼物,和志愿者一起开始挨家送过去。除了捐赠来的爱心物资,马怀龙还自掏腰包来到社区的超市,根据各位老人的家庭和身体情况,仔细为老人们挑选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牛奶等营养品。

过节的仪式感也不能缺少,对部分家庭困难的老人,马怀龙还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个装有200元现金的红包,这些红包是出自他的工资。“这些仪式感,在年轻人看来可能已经过时,但对老人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马怀龙告诉记者,尤其是咱们山东人,讲究的就是这份节日的牵挂,儿子回家有个红包孝敬父母,可能父母珍藏到下一个节日又给了孙子。

老马识途,除了这些过节的礼物,对老人来说,用心陪伴就是最好的节日。他提着这一串46把钥匙,就像一匹老马,穿梭在社区的小巷里,每把钥匙对应的每个孤残家庭,从来不会迷路。


46把钥匙打开的是温暖

两天来,记者走在马怀龙身后,见证了一个个简单却充满温情的瞬间。他用钥匙打开一扇扇门,迎来的总是老人们惊喜与期盼的眼神。那是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是一种深深依赖的情感流露。

在武大娘家中,当马怀龙笑着回答“是我,马怀龙,陪你过中秋节来了”时,我看到了老人眼中的泪光。马怀龙不仅仅是在陪伴老人们过节,更是在用他的行动告诉老人们:你们并不孤单,有我,有我们,一直在这里。

在送节日红包的那一刻,我注意到老人们颤抖的双手和激动的神情。他们或许并不在乎红包里的钱有多少,更在乎的是这份心意,这份被重视、被关怀的感觉。马怀龙用他的细心和体贴,为老人们编织了一个个美好的节日回忆。

跟着马怀龙走在社区的小巷里,记者深深地被他的坚持和奉献所打动。他手中的每一把钥匙,都仿佛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一段段温馨的篇章,让这个中秋佳节变得更加有意义。马怀龙用他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团圆的真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最温暖、最光辉的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以案说法:线上培训服务存争议 登高而歌被判返还学员2000元
  • 以案说法:夸大变现渠道 “登高而歌”因虚假宣传被判退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新港湾新力量 青岛为新就业群体开了这些“挂”-信网专题
  • 螺号响起时 开启青岛人的“海味狂欢”-信网专题
  • 海誓山盟·浪漫青岛—甜蜜经济全景图-信网专题
  • 青岛“环山”串起城市绿意 看小线路背后的城市创新 - 信网专题
  • 家门口的“小确幸”青岛用细节书写宜居叙事-信网专题
  • “粮满仓·好丰光” 青岛乡村经济焕发新动能 - 信网专题
  • 我为民企办实事 惠企利民在路上-信网专题
  • 在青岛 少年们这样完成暑期的“成长拼图”-信网专题
  • 从“辟谣”到“防谣” 平台与公民共建谣言防火墙-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