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种类多、手段花样层出不穷
为切实保障大家的财产安全
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让我们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谨防上当受骗
上周3个真实案例为我们敲响警钟
警惕!警惕!警惕!
案例一
上周一下午家住崂山区东部的王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18026******来电,对方告诉王先生微信里的“百万账户保障”服务已经到期,如果不关闭的话就将从银行卡内自动扣费,王先生表示需要关闭该服务,对方让王先生从手机商城里下载“微会议”APP,随后王先生根据其提示打开了手机里的建设银行APP,在该APP内输入了密码,刚输完密码之后手机就收到了扣款短信,发现被骗。
诈骗手段
骗子冒充微信、支付宝、银行、保险等“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其开通或误购了“百万保障”服务,每月会自动扣费,如不需要可以帮其关闭,或“百万保障”余额不足会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引发受害人恐慌。
骗子以“账户验证、身份验证”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承诺操作完成后,系统就会关闭“百万保障”业务,“验证金”会自动退回至原付款账户。期间,骗子会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APP,通过语音通话和手机屏幕共享等方式,引导受害人按其指示进行操作。
骗子利用“视频会议”软件,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卡中资金转走,或通过话术骗取受害人转账验证码,或诱骗至网贷平台贷款后进行盗刷。
警方提醒
1.只要接到陌生来电,对方无论何种理由,只要提到微信或者支付宝“百万保障”业务的,就是诈骗!
2.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均为自动开启的安全设置,完全免费且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同时个人无法关闭此服务。
3.接到陌生电话,请提高警惕,切勿轻信。
案例二
上周三上午住在崂山西部的王女士,在家里收到快递是一个中奖的卡,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加入微信群,群里有人说可以刷单赚钱,让王女士下载JNSUN APP,下载后里面就是聊天软件,对方说可以做代理,每单都赚钱,王女士转到对方银行卡300元,做了一次任务对方返420元。第二天王女士通过网上银行给对方转了3000元后,对方无音信。王女士发现被骗。
诈骗手段
实际上,这是一种以中奖扫二维码为引流方式,打着兼职刷单的名义进行诈骗的手段。
诈骗分子会大批量盲发快递,快递内附有不值钱的小礼物和信件加深受害人信任。出于好奇心,很多人都会去进行扫码操作,进而落入骗子的圈套。
添加好友后,诈骗分子会让受害人下载指定APP,让受害人进行刷单,通过小额刷单返利让受害人尝到甜头,接着诱导受害人进行大额刷单,从而骗取更多的资金。
警方提醒
1.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护好身份证、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个人信息,不扫码、不轻信,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2.收到不明快递时,不要随意扫码、或是添加陌生人好友,重点提醒家中长辈和孩童,提高反诈意识,警惕陌生快递类型诈骗。
3.刷单本身是违法行为,刷单兼职都是诈骗!刷单返利可能是赃款!
案例三
上周四下午在崂山区某大学上学的郑同学,在宿舍内收到一条小学同学发的QQ消息,称他表弟出车祸住院了需要1800元,由于限额问题,让郑同学支付宝转账,其用银行卡转到郑同学的银行卡里。郑同学支付宝转完钱,对方发了一张转账成功1800元的截图,但是郑同学迟迟没有收到转入资金的消息,对方称这是跨行转账有延迟,要到晚上才能到账。晚上郑同学银行卡里还是没有到账1800元,郑同学电话联系小学同学,这才知道其QQ号被盗了,随后报警。
诈骗手段
骗子会通过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广告或者文件,吸引受害人点击,将病毒植入你的手机或电脑,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盗取了你的QQ微信等账号、密码等信息。
在盗取QQ账号后,骗子会“影帝附体”般饰演各类角色,编造各种场景,以“借钱救急”为由,让其转账。
警方提醒
1.骗子会通过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广告或者文件,吸引受害人点击,将病毒植入你的手机或电脑,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盗取了你的QQ微信等账号、密码等信息。
2.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透露社交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如发现个人微信、QQ号被盗,应及时修改密码并提醒亲友,以免他人上当受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