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普法讲堂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普法讲堂

小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遭业主抵制 强制人脸识别合法吗

2020-12-29 17:17:4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部分小区业主抵制人脸识别:我不在家,你都清楚

近日,有用户向中新网反映,他们所在小区正在安装人脸识别,且和住址、身份信息绑定在一起。给出的理由是出入更便捷,管理更高效。但有居民也开始担心人脸信息被泄露:我什么时候不在家,别人都知道。

多个小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遭抵制

近日,家在北京亦庄荣华街道某小区的周晗(化名)对中新网记者反映,她们小区要求每个居民都要进行人脸信息采集,同时小区门禁也将由刷卡改为刷脸出入。

“居委会说是执行上级统一要求,但居民没有看到文件,也不知道上级单位是否有这样的要求。”

据了解,这样执行的不只是一个小区,在北京石景山区的住户张墨(化名)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她们小区12月初已经发出通知,小区已完成智慧门禁前期勘测、硬件设备制作安装、系统使用人员录入信息培训等,下一步全区将统一开展居民信息录入工作。

据周晗称,上述亦庄某小区从今年6月份就下发通知要求居民办理人脸识别,但因为业主抵制声音较大,现在都没有全部完成。张墨表示,她们小区目前贴出了通知,但不少居民对此表示反对。

采集信息较多,居民担心信息遭泄漏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小区人脸识别并不是单纯采集人脸信息就行了,不但需要身份证信息还需要房产证等信息。

“人脸信息和个人身份其他信息绑定在一起,几栋楼几单元几号门都一清二楚,我什么时候不在家他们全知道。”据周晗称,办理人脸识别同时要提供身份证明和居住信息,因为起到门禁作用,进出小区都需要刷脸。

此前有业内人士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人脸识别的隐患风险在于存储安全,因为不少应用将人脸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信息绑定在一起,一旦泄露,后果严重。

“很多居民在微信群里发言,如果人脸信息提供给居委会,丢了怎么办?居委会工作人员回答,不会的。”周晗称,至于居民问到的“人脸信息后台管理是谁,居委会还是第三方?如何选择做人脸识别的第三方企业?谁为信息安全担保?要不要跟居民签安全协议?”这些问题至今均无人回答。

为什么出入小区改人脸识别?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0年以来,在广东、浙江等地,多个小区都在推广人脸识别出入小区,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新楼盘即加入人脸识别。有的地方还出现强制人脸识别,不识别不让进小区。

关于小区出入改人脸识别,周晗称,小区给出的理由是智能化管理可以精准识别出入小区人员,让小区管理更安全、更高效。

记者注意到,在网上,有网友也称,不用随时带门禁卡,刷脸很方便,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经常容易忘记带卡,同时也能防止陌生人出入。

也有网友称,门禁卡挺方便的,如果为了测温可以在小区门口弄一个公共测温点,干嘛非要人脸识别且和个人信息绑定在一起?

据周晗称,她们小区一些居民不太介意刷脸,认为不用刷卡很方便;但也有居民不愿意牺牲个人信息安全去换取这样的便利。

“如果别人掌握了居民进出小区的规律,把你家搬走都没人知道,更别提乘虚而入了,其实我们有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便利,更需要安全。可有可无的个人生物信息采集尽量不要。”周晗称。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进小区刷脸主要解决安全、管理效率问题,但是管理效率也可以有其他替代方式,比如刷门禁卡、身份证,效率也未必低。

“保证公共安全,也不一定非得人脸识别,因为在小区门口或者关键位置,也是存有摄像头的,并不一定非得靠刷脸解决。”

有报告称,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六成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

进小区强制人脸识别合法吗?

赵占领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进小区强制人脸识别是否合法,这个目前还没有非常直接、明确的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有直接涉及到的,规定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属于敏感信息,应当有充分的必要性才可以收集,而且要经过用户的同意。”

赵占领还进一步表示,现有法律规定了收集个人信息需要遵循正当、合法、必要原则,目前也可从必要原则这个角度分析判断这个事情,“在小区出入是否有必要收集人脸这么敏感的信息,所以该事存在争议。”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婕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不可以强制执行,小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收集进入小区人员的面部信息,需经个人同意才可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12月21日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处理包括人脸等个人生物特征在内的敏感个人信息作出专门规定,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并在事前进行风险评估。

你怎么看呢?(记者 吴涛)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八旬老人将300万房产留给水果摊主 “意定监护”是什么?
  • 反垄断法利刃出鞘 为市场有序竞争保驾护航
  • 小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遭业主抵制 强制人脸识别合法吗
  • 离婚冷静期来了 如何保护婚姻中弱势方权益
  • 前男友骚扰、离婚后辱骂算家暴吗?最高法解答
  • 电信诈骗全链条“产业化” 上下游均有商家提供服务
  • 被领导“提拔”当单位法定代表人 离职后高铁也坐不成
法律问答 更多>>
签订“饮酒伤亡责任自负”条款可否主张赔偿?
  • 深圳拟先行先试 个人破产制度将带来哪些变化?
  • 哪些情况下,申请财产保全,可以不用提交担保
  • 未约定先还本金还是利息,如何确定还款顺序?
  • 赠送他人的物品致人损害,赠与人是否应当担责?
  • 经营的业务违反规定,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 试用期间加班,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加班费?
专题策划 更多>>
  • 信网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 H5:《网事如歌·点赞正能量》第七十六辑
  • 专题: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聚焦2021青岛两会
  • H5:青岛网上辟谣平台披露2020年度典型网络谣言
  • 信网年终盘点:2020权威辟谣持续在场
  • 信网年终盘点:青岛体育这一年 疫情困境下迸发耀眼光芒
  • 信网年终盘点:齐心战疫共闯关卡 2020青岛医疗版图为健康加码
  • 信网年终盘点:疫情下读书不易 2020青岛教育新变革
  • H5:《网事如歌·点赞正能量》第七十五辑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