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平安中国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平安中国

用好个人信息保护的“准绳”

2021-11-03 10:32:42 来源: 法治日报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用好个人信息保护的“准绳”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

个人信息保护的意义毋庸多言,生活中的经历、新闻中的报道都在告诉人们信息化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被滥用的各种烦恼。个人信息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制定专门法律,运用法治方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法治社会的必要之举、必然之举。

个人信息保护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明确规定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并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投诉和举报工作机制等,为各类社会主体使用个人信息提供了法治“准绳”。

值得强调的是,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事关每个人,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广泛参与。就此而言,个人信息保护法不但规定了相关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而且对于“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还明确要求“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这都有利于以更加精细化的方式、运用共治思维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规范效果不会从天而降。一方面,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依法完善有关个人信息管理机制,明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及范围,避免过度收集与使用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能力,了解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以及自身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用好法律“准绳”,让个人信息权益得到充分有效保护。

凌锋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便捷出行触手可及 青岛一站多点客运网启用-信网专题
  • 凝聚历史 缅怀先烈-信网专题
  • 消费券“硬核”发放 青岛嗨吃狂购享不停!-信网专题
  • 旅游体验+政策留人 青岛应对“流量”有备而来-信网专题
  • 打造本土“专属片场” 微短剧在青岛乘势而上-信网专题
  • 上百位跨国公司领导人聚首 细数“投资中国”里的青岛吸引力-信网专题
  • 琴屿路指示牌挪移 青岛温度渗透城市肌理-信网专题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信网专题
  • 奋斗青春 逐梦未来 | 直击2025高考-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