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平安中国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平安中国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剑指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乱象

2021-04-27 09:08:50 来源: 法治日报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剑指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乱象

个人信息保护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继2020年10月首次提请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今天再次亮相,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相比草案一审稿,草案二次审议稿根据各方意见作出多处修改。

目前,非法收集、过度收集、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较为突出。草案二审稿针对突出问题,以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为核心,以严格规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制度规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其中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等受到侵害的,其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自然人死亡的,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由其近亲属行使。

完善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当前,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不透明及过度收集、使用等问题突出。鉴于此,草案二审稿有针对性地完善了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草案二审稿进一步明确:不得通过“胁迫”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要的最小范围、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应当保证个人信息的质量,避免因个人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对个人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充实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规则

根据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部门、专家、企业、社会公众的意见,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为个人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个人撤回同意,不影响撤回同意前已进行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效力。同时规定,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进行商业营销、信息推送,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拒绝的方式。

有意见提出,接受委托处理个人信息的受托方不属于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者,但仍应履行相应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义务。鉴于此,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接受委托处理个人信息的受托方,应当履行第五章规定的相关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

此外,草案二审稿明确,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合同应“按照国家网信部门制定的标准合同”订立。

强化超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义务

有的部门、专家建议,强化超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并加强监督。草案二审稿增加了相关内容,对提供基础性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作出规定。

这些义务包括: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督;对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内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务;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明确国家网信部门的有关职责

为了保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效贯彻实施,草案二审稿明确,由国家网信部门统筹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有关工作,包括: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具体规则、标准;针对敏感个人信息以及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标准;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等。

此外,为了与民法典有关规定相衔接,草案二审稿还设置了严格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责任,规定:个人信息权益因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受到侵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本报北京4月26日讯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高温叠加旅游季 青岛版避暑攻略已上线-信网专题
  • 便捷出行触手可及 青岛一站多点客运网启用-信网专题
  • 凝聚历史 缅怀先烈-信网专题
  • 消费券“硬核”发放 青岛嗨吃狂购享不停!-信网专题
  • 旅游体验+政策留人 青岛应对“流量”有备而来-信网专题
  • 打造本土“专属片场” 微短剧在青岛乘势而上-信网专题
  • 上百位跨国公司领导人聚首 细数“投资中国”里的青岛吸引力-信网专题
  • 琴屿路指示牌挪移 青岛温度渗透城市肌理-信网专题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