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网
  • 原创
  • 青岛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党建
  • 辟谣
  • 公益
  • 经济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信网视频
  • 直播服务
  • VR全景
  • 广告刊例
  • 手机版
平安中国
搜索
关闭
首页 平安中国 政法新闻 社会与法 普法讲堂 法律问答 律师在线 知名律所 法律文书 青岛政法
首页 > 平安中国

圆通40万条快递信息泄露引风波 隐私保护新法将出

2020-11-20 10:15:33 来源: 北京日报
x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隐私保护新法欲竖监管屏障

圆通泄露40万条个人信息 大数据不应为侵权张目

隐私保护新法欲竖监管屏障

“大数据时代”显然不应成为“侵权时代”。近日圆通泄露40万条个人隐私信息被曝光,围绕个人信息安全而产生的话题再次成了舆论热点。记者昨天了解到,强化打击个人隐私泄露的法律和规范已亮出“利齿”,App收集个人信息的基本规范最快年底出台,并界定可收集的最小必要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情节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可高达5000万元,个人隐私保护即将迎来风清气正的新阶段。

■40万条快递信息泄露引风波

近日,“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的消息传播开来。圆通速递对此回应称,调查发现河北省区下属加盟网点有两个账号存在非该网点运单信息的异常查询,疑似有加盟网点个别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员工账号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窃取运单信息,导致信息外泄,相关犯罪嫌疑人于9月落网。

但对这份回应,许多网友表示并不“买账”:明明是企业内部监管不力造成的恶劣后果,为何圆通的回应却给人一种“已经及时发现、及时报案并全过程配合参与调查和处理”的自我表扬之感?事件处置完成后,圆通内部有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和相关信息系统的安全优化?一时间,圆通“敷衍”的道歉甚至酝酿出比泄漏40万条用户信息更大的风波。截至记者昨日23时发稿时,圆通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徐勇看来,公民信息泄露绝不仅仅是快递行业所独有的现象,而是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的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究竟有没有办法?

■自律“黑名单”已亮利刃

“就我国如此大体量的快递业务规模而言,我国快递行业的犯罪率在国际上都处于较低水平。”据徐勇透露,最近几年来,快递行业自发成立的诚信联盟“黑名单”系统已经起到一定的行业自律监管作用。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至今,国内70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共同成立了快递物流“黑名单”查询系统,把盗窃快件、泄露客户信息、倒卖客户信息等12种违规违法行为列入黑名单。参与快递物流企业“黑名单”系统的企业承诺,5年之内不使用“黑名单”上的快递人员。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国内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300万人,而参与上述系统企业所覆盖的员工已达200万人以上。据徐勇透露,系统成立5年来,累计共有2.7万名快递从业者被列入黑名单;近两年以来,快递物流企业违规违法行为下降幅度超95%。

但仅靠行业自律还远远不够。“行业规范除了依靠企业和平台的规范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违法成本,用法律手段制裁犯罪者。不光要对泄露公民信息的企业员工加大处罚力度,更要对参与和实施信息非法交易的整个产业链进行严厉打击。”在徐勇看来,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才是解决信息泄露问题最根本的武器。

■法律规范已在路上

实际上,公众个人隐私泄露的情况已广泛存在于快递、网购、房产、求职等诸多领域,消费者几乎在各个领域都遭遇到信息“裸奔”的风险。“技术方便人们生活的重要前提是安全,只有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才能成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一把利刃。”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主任朱金元律师说。

值得庆幸的是,让人挠头的个人隐私泄漏治理问题即将迎来转机。记者了解到,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的《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报批稿)已处于送审阶段。

“这一规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正式出台,将对房屋租售、交通票务、求职招聘、网上购物、快递物流、餐饮外卖网络社区、即时通信等主要领域的App做出明确规定,细化其可收集的最小必要信息都有哪些。”我国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将进一步规范各类App收集信息的行为。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拟大幅提高个人违法成本。草案提出,企业出现相关违法行为可对其处以5000万元以下或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同时要对直接责任人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记者 赵鹏 实习记者 杨天悦)

分享到

平台认证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请准确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为空

图片上传

  • 添加
    图片

温馨提示:

  • 1、(可选)最多上传5张图片,请上传与您咨询问题相关的图片,图片信息保密,仅您与律师登录后可见
  • 2、如上传时出现问题,请使用现代高级浏览器浏览(如chrome)进行上传,IE10以下请双击上传按钮进行上传
《免责声明》
立即提交
普法讲堂 更多>>
一文了解 签订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 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订婚强奸案”审判长答问
  • 商品已拆封,就不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 母亲给女儿相亲私签3万元婚介合同有效吗?不发生法律效力
  • 未休年假 能主张3倍工资补偿吗?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问答 更多>>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这些变化很重要!
  • 销售过期食品发个声明就可以概不负责?
  • 可以按照悬赏广告索要报酬吗?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公司性质变更 原股东可否债务免责?
  • 房子拆迁,已外嫁的妹妹有没有份?
  • 汽车被暴雨冲走丢失能获得全额赔偿吗?
专题策划 更多>>
  • 高温叠加旅游季 青岛版避暑攻略已上线-信网专题
  • 便捷出行触手可及 青岛一站多点客运网启用-信网专题
  • 凝聚历史 缅怀先烈-信网专题
  • 消费券“硬核”发放 青岛嗨吃狂购享不停!-信网专题
  • 旅游体验+政策留人 青岛应对“流量”有备而来-信网专题
  • 打造本土“专属片场” 微短剧在青岛乘势而上-信网专题
  • 上百位跨国公司领导人聚首 细数“投资中国”里的青岛吸引力-信网专题
  • 琴屿路指示牌挪移 青岛温度渗透城市肌理-信网专题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信网专题
关于信网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